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病足臨床研究進展發(fā)表時間:2021-01-15 15:33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隨著醫(yī)學生物學的發(fā)展以及干細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將干細胞用于糖尿病治療的可能性及方式。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類臨床上常見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干細胞,尤其是來源于臍帶的間充質干細胞( UCMSC)具有諸多優(yōu)點,如來源廣、易獲取抗原性低等,且UCMSC與胚胎細胞更接近,促創(chuàng)面愈合效果明顯優(yōu)于成體細胞。隨著分離培養(yǎng)技術的日趨成熟,UCMSC成為各種疾病細胞療法的選擇之一。 糖尿病是一種胰島功能障礙或胰島素分泌缺陷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在中國成年人中,糖尿病的總體患病率約為10. 9%,相當于每11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35. 7%,情形非常嚴重。 傳統(tǒng)方法干預糖尿病足效果欠佳 外科療法:目前,糖尿病的外科療法有胰島移植等組織器官移植法,但存在供體不足、免疫排斥風險大以及抗排斥藥物昂貴等問題,難以在臨床上普及。 內科療法:有注射胰島素、口服藥物等,雖可不同程度地控制病情,但難以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分為急慢性并發(fā)癥和慢性并發(fā)癥 急慢性并發(fā)癥引起的生活質量和壽命的下降。急性并發(fā)癥主要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糖尿病感染和低血糖。 慢性并發(fā)癥主要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和糖尿病足。 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三種作用機制 定向分化:干細胞通過定向分化成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整合到受損血管中促進血管新生; 分泌細胞因子:干細胞通過旁分泌多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基質細胞衍生因子-la(SDF-la)水平等,促進細胞外基質生產(chǎn)及減少內皮細胞凋亡,從而促進血管新生; 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分泌:Girdlestone等人證實,在皮膚燒傷和燙傷中,UCMSC能夠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分 泌,有利于血管新生,促進皮膚的重建與修復。抑制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a)和(IL-1)水平的升高,明顯促進肉芽組織新生。 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病足臨床研究 目的:研究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治療糖尿病足的效果及潛在機制。 方法:科研人員選醫(yī)院接受診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療法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靜脈聯(lián)合局部注射UCMSC治療。對比兩組 治療前后的足部體征評分、Wagner分級、血清炎癥指標、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 和基質細胞衍生因子-la(SDF-la)水平及總有效率。 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疔后的足部皮膚溫度、疼痛程度、皮膚色澤、踝肱指數(shù)和間歇性跋行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 05), Wagner分級和血清腫瘤壞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 起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 05),VEGF、bFGF和SDF-la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 0.05)。 結論:靜脈聯(lián)合局部注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病足能明顯減輕患者足部癥狀,降低患者Wagner分級,提高療效,其機制可能與抗炎和促進血管新生作用相關。 結論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在修復和再生等醫(yī)學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干細胞已經(jīng)成為預防、修復和再生受損組織的有效工具。事實上,干細胞療法早已成功地應用在糖尿病足的治療研究中。 |
行業(yè)動態(tài)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