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發(fā)表時間:2022-04-28 18:39 帕金森?。≒D)是第二大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A)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和路易體形成。 PD的臨床表現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等運動障礙和認知障礙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非運動障礙。 目前,我國患PD人數逐年增多,65歲以上人群的PD發(fā)病率為1.06%。 臨床干預帕金森的手段主要是以左旋多巴為主的藥物治療,此外還有腦深部電刺激術及外科手術等。 隨著病程的延長,PD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經濟負擔。常用的治療策略不能從根本上逆轉PD發(fā)生和發(fā)展。 細胞治療被認為是治療PD的有效方法之一,即通過移植細胞替代損失的DA能神經元以恢復黑質多巴胺的神經傳遞。 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研究進展本文對不同來源的移植細胞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治療PD具有明顯優(yōu)勢。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 用于細胞移植治療的干細胞主要分為兩類:多能干細胞(PSCs)和成體干細胞。PSCs包括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干細胞。成體干細胞包括神經干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目前為止,上述干細胞已被用于帕金森的臨床前期研究和臨床研究。 多功能干細胞(PSCs)Thomson等從早期人類胚胎內細胞團中分離建立了具有多方向潛能和永久增殖能力的ESCs(hESCs)。早期研究中ESCs直接移植后能夠部分分化為DA能神經元,但存在生成畸胎瘤的風險,ESCs經體外誘導后進行移植可以降低畸胎瘤的發(fā)生率。 目前,已成功建立可應用于臨床的hESCs細胞系,可大規(guī)模生產,移植后有助于恢復損傷的神經功能,但是ESCs的使用也帶來了免疫排斥問題和倫理學問題。 目前多功能干細胞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研究將HLA配型iPSCs分化的DA能祖細胞移植到MPTP誘導PD非人靈長類食蟹猴模型殼核中,帕金森癥狀得到改善,表明了iPSCs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神經干細胞(NSCs)NSCs是一類能自我更新的可分化為神 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及少突膠質細胞的成體干細胞。 來源:可從胚胎組織或人臍帶血中獲得。 Parish等將NSCs分化為DA能神經元的數量提高了10倍,顯著改善了PD大鼠的運動癥狀。 神經干細胞移植不僅能補充所需的DA能神經元,而且通過營養(yǎng)支持、神經再生、腦血管形成及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作用機制形成神經保護,促進神經再生。因此NSCs具有全面修復PD損傷的潛力。 間充質干細胞(MSCs)MSCs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存在于人體多種組織和器官間質中,目前用于帕金森移植治療的MSCs包括骨髓MSCs(BM-MSCs)、脂肪MSCs(AD-MSCs)、人臍帶MSCs(UC-MSCs)、嗅黏膜 MSCs(OM-MSCs)。 其作用機制與MSCs的替代、免疫調節(jié)、抗凋亡、抗炎、神經保護、促進血管重建等有關。 間充質干細胞療法臨床前研究主要采用腦立體定位法植入 細胞,此外可經靜脈、動脈以及鼻腔注射等方式進行細胞移植。 mana等將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到7例PD患者的側腦室室管膜下區(qū)(SVZ)中,通過統一PD評分量表(UPDRS)評價,患者的運動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其中3例患者經36個月治療后具有穩(wěn)定的療效。 隨后,該研究團隊又將同種異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入8例PD患者和4例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患者,經過UPDRS評分顯示患者PD癥狀改善,且早期PD患者療效更顯著。上述研究結果證實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間充質干細胞細胞移植治療PD以骨髓干細胞最常見,但是骨髓干細胞需要采用有創(chuàng)性方式獲得,且分離后得到的細胞數量較少;脂肪干細胞可通過脂肪切除手術或吸脂手術獲得,且脂肪組織中間充質干細胞數量是骨髓組織中的500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增殖能力強、可塑性強、免疫排斥反應低、能夠免疫調節(jié)的特點。 此外,間充質干細胞-細胞外囊泡(EVs)具有與MSCs相同的生物學效應,可對組織和器官進行修復和治療,MSCs-EVs可抑制誘導的神經干細胞凋亡。因此,MSC-EVs的非細胞性治療方式可能成為帕金森治療的新策略。 總結與展望干細胞移植治療為不可逆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提供大量細胞來源,使帕金森病治療研究更具意義,相信不久將來,干細胞移植治療將為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解除痛苦,有效提升其生存質量。未來,有理由相信干細胞移植治療將會造福更多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 |
行業(yè)動態(tài)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